1973年春,在筹备召开十大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提名中央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央主席毫无疑问还是由毛主席来担任,那么副主席该由谁来担任呢?
当时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和都是中央副主席的人选,换而言之就是从他们四人中挑选出一位。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周恩来却说:“我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紧接着他推荐了一人为副主席。
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在听到周恩来推荐的人选后,竟然说了句:“我坚决同意!”
那么周恩来推荐的人究竟是谁?他有何能力能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认可?最终他有没有当选中央副主席呢?
被周恩来推荐的人名叫,1916年出生在河南省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14岁就参加了红军。由于他当过儿童团的团长,能吃苦、聪明勇敢,再加上他很擅长观察地形,善于团结他人,因此在参军不久后,就先后在营部、团部、师部的交通队、交通排等当传令兵。
红军时期的传令兵就像现在的特种兵一样,一旦打起仗来,他们要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前线传达首长的作战命令。如果连队的指挥员牺牲的话,传令兵就要接替他们的指挥任务,并要保证能出色达成目标,直到打完仗。
在鄂豫皖苏区,部队经常处于作战状态,传令兵消耗的体力是普通战士的好几倍,但他们的伙食却和其他战士一样。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还是坚持了下来,表现异常出色。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西征,从湖北到四川,三千里长征路。在长征路上,部队经常避开大路,在崎岖道路上行军作战,虽然这样做能避开敌军,但能收集到的物资却是非常少的,战士们只能吃点土豆、红薯充饥。
此时,16岁的已经是个有着两年军龄的老兵了,他经常将自己的那份口粮留一点,以便应对不时之需。班里有一个叫郝二林的战士,每次走到柿子林的时候,他都不敢抬头,说:“我不能抬头,我一看见树上红彤彤的柿子,肚子就会更难受。”
一天晚上,听到郝二林一直在叹气,就知道他饿的受不了了,于是连忙将怀里仅有的一根萝卜塞给他,说:“你这么大的个子不吃饱确实难受,给你吃吧。”郝二林感动地握住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开。
1935年8月,右路军第一次过草地。尽管每个战士的身上都背有炒熟的青稞粒、青稞面,但觉得想要走出漫漫草地,紧靠这点口粮是远远不足的。于是有意识地勒紧裤腰带,每顿只吃一点点,剩下的留着当备用。
后来,班里很多战士都吃光了自己的粮食,见状没有一丝犹豫,将自己省下来半袋子干粮匀给他们充饥。
草地海拔3000多米,气候更是变幻莫测,白天汗流浃背,晚上则寒风阵阵,气温有时候还会降到零度以下。战士们取暖的办法是紧紧地靠着对方,而总是坐在最外边风口处,给大家遮风挡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通信排长、特务连长等职务,参加了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在1940年进行的百团大战阳泉狮垴山战斗中,日军向我军狮垴山西峪掌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当时担任129师679团1营营长的率领战士们从西峪掌侧面迂回下去,配合正面的战士夹击敌军。
带着战士们隐蔽到距离日军50米处,随后悄悄靠近敌人,到30米左右的时候,他立即下令开火,一时间子弹、手榴弹像雨点般射向敌军。经过正面侧面的夹击,敌军伤亡惨重,仓皇而逃。战斗结束后,我军歼灭了敌军两个中队大部,还缴获了两挺机枪、30多支步枪。除此之外,还缴获了一匹大黑马。
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中,的一营奉命进攻辽县的门户石闸镇。日军有两个小队盘踞在石闸镇,并在镇子西北边的小山包上修筑了炮楼、地堡和铁丝网。面对日军的重重阻拦,并没有害怕,经过两个小时激烈的战斗后,最终将石闸镇外围防御给攻破。
日军被部打得只能龟缩在西北炮楼上,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断向外扔毒气弹,这也令我军在战斗中受到很大的阻碍。面对日军的阻碍,战士们仍前仆后继,不断用手榴弹攻击炮楼。
还将营部勤杂人员组成了一个班,由通信班长负责带他们参加战斗。嘱咐道:“一定要配合三连,将敌人全部消灭!要把平射炮、机关枪都给我缴过来!”
经过数小时的战斗,率部攻下了最后一个炮楼,残敌企图向辽县逃跑,但都被我军被抓住了。战斗结束后,我军全歼日军2个中队,俘虏日军12人,这也是769团抗战以来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并缴获大量物资。
在、领导下的129师,十分注重作战的实绩,对那些在战斗中贡献突出者,也特别注重培养和提拔,因为作战英勇很快就引起了上级的注意和提拔。
1943年,被提拔为营长;组建太行军区时,他再次被提拔为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第30团团长;1945年,调任129师385旅769团团长。在的领导下,769团在129师以敢打硬仗闻名,成为129师的主力团之一,日军十分惧怕这个团。
1946年,解放战争一开始,又被任命为旅长。此时的才30岁,也是我军中比较年轻的高级指挥员。在解放战争中,在和的麾下打了许多漂亮仗,其中最有名的应该要数夺取襄樊之战了。
当时率部接连突破敌军三个重要据点,打开了襄樊城西的大门,在中原野战军内传为佳话,也被称为“刀劈三关”。王近山见有勇有谋,便命令他率领第17旅为攻打襄樊的主力,而也没有辜负王近山的信任,仅用一昼夜的时间就全歼襄樊守敌,活捉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康泽和副司令郭勋祺。
渡江之后,率部在南方纵横驰骋,大量歼灭敌军,除此之外他还在新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打击土匪武装,为南方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率领的部队进行休整训练,谁曾想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中央和毛主席经过研究后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从中认识到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他主动请缨,要求率部入朝作战。
1951年,率领的部队被改编为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他担任师长,随后入朝作战。率部入朝后刚好赶上第五次战役,于是他们来不及休息,当即投入到战斗当中。
在和敌军作战期间,部不仅保持了在解放战争时期所形成的敢打敢拼、灵活机动的作战风格,还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形成了能吃苦耐劳,善于在现代化战争中科学组织病理,对敌人开展近战、夜战等作战方式。因此在第五次战役中,部打了不少胜仗,也成为志愿军部队中一支能征善战的主力师。
率部入朝没多久,他就被提升为第三兵团第12军的副军长,紧接着他又参加了金城战役。金城战役是一场以防御为主的战役,而所率领的部队则担任主要作战任务。
接下任务后,先是组织部队修建了各种坚固的工事,然后科学配备火力,和其他部队一起守住阵地,并向前进行拓展,给敌军沉痛的打击。不仅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还令敌军闻风丧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指挥的比较出名的战役是上甘岭后期战役。当时率部完成了金城防御作战任务后,本来应该按照原定计划于1952年11月前往谷山地区休整,充实兵力和武器的。但就在率部前往谷山地区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兵团的命令:
而的任务则是担任五圣山战斗指挥所总指挥,统一指挥上甘岭前线军所属部。接到命令后来不及休息,当即回到军部和其他首长一起研究作战计划。还连夜赶到上甘岭,在前线听取了汇报,了解敌军的情况。
在和前线部队领导人经过反复研究后,决定撤出早已疲惫不堪的部队,将12军第31师、34师和35师调上去,他自己则和调上去的部队一起进入前沿阵地。
不久后,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抵达五圣山指挥所,并在这里和前线的领导干部一起开会讨论下一步作战计划。在总结前一段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对弹药运输、工事构建等做了统筹安排,做到“不管战斗多么艰难,也能保证前线的弹药和食物饮水的供给”。
紧接着,和其他指挥员一起到前沿阵地了解敌情,随后改变了过去的兵力和火力配备,实行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这样既能给敌军强有力的打击,又能减少我军的伤亡。
在的统一指挥下,我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给予敌军沉重的打击,以非常小的代价歼灭了大量敌军,守住了阵地。敌人恼羞成怒,组织重病对上甘岭进行勇猛的进攻,我军也进入最严峻、最艰苦的作战阶段。
1952年11月1日,敌军以营团建制的兵力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敌机和重炮向我军阵地进行反复轰炸,上甘岭山头竟然被敌军的炮火削去1米多,我军阵地被反复炸平。尽管如此,也没放弃,毕竟他是以打硬仗闻名的。
组织战士们边打击进攻的敌军,边修筑工事,硬是坚持了下来,打退了敌军数十次进攻。在北京的毛主席得知上甘岭我军的作战情况后,亲自起草电报,对部进行嘉奖。
率部守住上甘岭战地后,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决定变防守为主动进攻。1952年11月11日,我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兵分三路向敌军阵地冲去,仅仅过去半个小时,我军就全歼守敌,占领了北上阵地。随后又组织力量打退反扑的敌军以营团规模的数十次进攻,巩固了阵地。
在的统一指挥下,上甘岭最前线师一直坚守上甘岭阵地一个月多,直到11月28日才将阵地移交给第15军……
在朝鲜战场上有勇有谋,特别是上甘岭一仗打得十分漂亮,这也令他回国后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在了解到的事迹后,也对他重点培养。
1955年,被提拔为第12军军长,并在不久后的大授衔上,授予他少将军衔。当军长的时候才39岁,在我军军长一级指挥员中算得上是比较年轻的,这也是毛主席和中央对他的器重。
1973年春,在筹备召开十大的时候,中央政治局曾召开过一次会议,只为讨论中央主席、副主席的人选。在讨论主席人选的时候,毛主席说:“可优先考虑组织一个中央顾问委员会,由我来当主席。”不过大多数与会人员都不赞同这一提议。
毛主席说:“既然大家都不赞成的话,那我只好还当主席。那么由谁来当副主席呢?”毛主席话音刚落,周恩来就详细汇报了中央政治局开会酝酿的情况。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说:“中央副主席可以从恩来、康生、王洪文和中挑选。”之后他沉思了一下,说:“不过这四个候选人中,有老的,有青的,唯独没有中的。我们不是讲究老、中、青相结合吗?我们也应当老、中、青三结合啊!”
很明显老指的是毛主席、周恩来、康生和,而青则指的是38岁的王洪文。毛主席顿了顿又继续说:“这个‘中’我觉得应从军队里选。”
周恩来和毛主席共事多年,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于是他站起来说:“我同意主席的意见,这个‘中’确实应该在军队中选。我认为就非常合适,他不仅在军队工作,年纪也很符合,今年57岁。”毛主席点点头,说:“我坚决同意!”
相信大家看到这个地方一定非常疑惑,的能力虽然很强,但这也仅限于在军事方面,最重要的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在解放前的功绩并不是很高,那么毛主席是如何选中的呢?
1968年10月的一次会议上,当周恩来在宣布分组名单,念到名字的时候,毛主席打断了,问:“哪位叫?”连忙站起来向毛主席敬礼。
毛主席仔细打量着,笑着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在此之前,和毛主席处于“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的层面。
1969年4月,作为安徽代表到北京参加会议。没过多久,他就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宣布选举结果的时候,再次被毛主席“点名”。
当念到名字的时候,毛主席说:“让我再看看。”周恩来示意站起来,还让他将帽子摘掉给毛主席看。毛主席问他:“你今年多大了?”回答道:“53岁。”
1969年7月的一天,接到周恩来的电话:“德生,中央决定调你来北京工作。”感到十分突然,连忙说:“总理,我长期在军队工作,经验不多,水平也不够,恐怕难以胜任啊!我是否仍然留在安徽工作好一点?”
周恩来说:“这是中央决定了的,还请你安排一下工作,快点来北京。”紧接着,周恩来叮嘱了一句:“你来北京之前记得给中央办公厅打个电话,他们会派飞机接你的。”
7月28日,抵达北京,不久后就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来到见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正穿着睡衣看书,周恩来向他报告:“主席,德生来了。”
毛主席放下手里的书,先是和握手,然后笑着说:“李—德—生,,我也叫(得胜)啊!”毛主席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都笑了。
原来在转战陕北时,毛主席曾化名为“李得胜”,用湖南话来说“”和“李得胜”是相同的,这也是后来人们说受到毛主席关注的原因之一。
这是第一次和毛主席如此近距离接触,因此有些紧张和不安。毛主席也是看出了的不自然,他随手拿起周恩来放在茶几上的老花眼镜,戴在脸上试试,很随意地问:“你53岁了,是否也要戴老花镜?”
没想到毛主席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回答道:“看文件、看书都要戴的。”而他拘谨紧张的心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话头打开,毛主席海阔天空,谈起安徽的历史,谈起凤阳出了个朱元璋,谈起安徽出了个陈独秀等等。周恩来偶尔会接过话题,补充两句,能接上的话不多,他只有静静地聆听。
多年革命生涯中养成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在什么场合,在什么人面前,他知道的就会讲,不知道的也不会不懂装懂。有人说他是大智若愚,有人说他是厚道,其实这就是一种实实在在,或者叫做实事求是的风格。
在毛主席和的面前,仍是这样,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会为了特意迎合毛主席而故意说一些话。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风格令毛主席十分满意,这也是毛主席喜欢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毛主席选中了。其实在会议上被周恩来和毛主席点名的时候,他依旧很紧张的,对于当选中央副主席的人选,他更是没有一丁点的准备。
连忙站起来说:“主席,不管是从资历、水平还是从能力方面来看,我都是不够格的。”毛主席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有些紧张,但他还是说:“从我们党内来说,可当作党的副主席人选!”
当时就坐在的旁边,他拉着的衣袖,悄悄说:“主席已经表态了,你就不要多说了。”8月30日,在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副主席。
当副主席后,其实际所管的范围并没发生改变,主要职务还是司令员。
1973年年底,毛主席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而也从司令员调任司令员。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上,毛主席说:“刚来北京没多久,司令员对调这件事上,他是陪绑的。”
就这样,离开了北京,他也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在外地任职的中央副主席。
1974年9月,主动提交报告,要求辞去政治局委员、副主席等职务。:“同意辞去党的副主席、常委,保留政治局委员。”
1975年8月,被任命为党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1年5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