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的滑雪镜是滑雪装备中最吸引人的单品之一,充满未来感的造型与色泽本身就是一件时尚之物。与其他滑雪装备的情况类似,滑雪镜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体育业内人士坦言,国产品牌在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与国外品牌之间都还存在比较大差距,国内企业一定通过加强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加强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实现滑雪用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灰色、桔色、银色……在选择滑雪镜时,不少人一开始就被五颜六色的镜片给吸引住了。记者走访看到,市场上销售的滑雪镜产品,多是采用QB2457-1999《太阳镜》轻工行业标准和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规范》,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滑雪镜国家或行业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滑雪镜与一般的太阳镜产品在性能要求上存在很大不同。一款高品质的滑雪镜应该具备4个基本功能:防止冷风对眼睛的刺激;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灼伤;镜面不能起雾气;跌倒后滑雪镜不应对脸部造成伤害。
北京的刘女士是一位资深滑雪爱好者,她说自己在挑选滑雪镜时,会选择全封闭滑雪镜,外框由软塑料制成,这样能够保证滑雪镜紧贴面部防止进风。“镜面还应镀有防起雾与紫外线涂层的有色材料,这种材料应该足够柔软不容易变形断裂,这样即使镜面受到撞击也不会对脸部造成伤害。”除此之外,镜架外框还应配有用海绵制成的透气孔,能够将面部皮肤形成的热气排出镜外,让滑雪镜保持良好的可视效果。“我一般会选择口碑较好的国外滑雪专业品牌,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国家冬运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郝忠东告诉记者,他们在为运动员挑选滑雪装备时,一般会挑选符合国际标准的欧洲品牌。“就滑雪镜来说,国内也有一些企业生产,但与欧洲品牌的差距非常明显。无论是安全性还是佩戴的舒适性,国内品牌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郝忠东说,“滑雪装备产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汇集了各种高精尖技术和尖端材料,不仅设计要求很高,而且对工艺的要求也是顶尖的。欧美滑雪运动的历史比我们国家要悠久,相关产业配套发展更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供给体系。除了过硬的生产技术,他们还拥有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和相对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比较之下,我国的滑雪产业还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
哈尔滨体育学院科学实验研究中心副教授吕婵等人曾撰文分析中国滑雪用品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在他们看来,科技创新能力低是限制我国滑雪用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滑雪用品产业发展最大的壁垒在于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研发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具有市场优势的自主品牌,多是国外品牌的代工厂或贴牌生产,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此外,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缺少资本注入、专业人才短缺等都是我国滑雪用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教授吴志海也曾就我国滑雪市场滑雪设备和滑雪装备进行过调查研究。他认为,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中国滑雪装备产业将逐渐失去产品开发的自主权。因此,吴志海建议,按照集团化、产业化方向,整合小、弱、散的企业,培育一批滑雪装备产品项目的龙头企业。首先,国内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滑雪产品,提供完善的滑雪产品服务,打造符合中国地域特点和中国人使用习惯的特色产品,走品牌化道路,向精深方向发展;其次,国内厂家应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认真研究不同层次滑雪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全面开发高中低端滑雪产品,丰富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需求。
吕婵等人则认为,面对2022年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滑雪装备产业一定要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打造行业知名品牌;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打造滑雪用品业人才智库等路径实现滑雪装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郝忠东和记者说,为了促进国内滑雪镜产品的规范发展,冬运中心正在着手制定《滑雪镜》的行业标准,目前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有望2019年3月出台。